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宁波发布2016人才指数 首次发布技能人才指数
作者:转载    来源: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2016-09-23    浏览次数:【1383】 字号: T | T

 

【专题】2016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

  中国宁波网讯 2016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将于明天上午开幕,为期5天。今天宁波发布《宁波市2016年人才指数发布报告》和《宁波市技能人才发展指数报告》。修订后的宁波人才指数(NTI)体系由4个相对独立的基础指数构成,包括需求指数、发展指数、流动指数,以及信心指数。而《宁波市技能人才发展指数报告》系宁波第一次发布,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要求,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2016年宁波人才指数的主要五个方面特征:

  一、全市人才需求指数均值居于高位,各产业整体人才需求旺盛。

  需求指数主要反映用人单位有新增岗位招聘需求或者现有员工离职后有补缺需求的整体状况。2016年以来,我市各产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全市人才需求指数均值为54.9,其中,金融服务、电工电器(含智能家电)和文化创意等3个产业处于红色区间,需求指数均在6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建筑与工程等14个产业处于黄色区间,节能环保、绿色石化、现代农业等7个产业处于绿色区间,没有出现人才指数处于蓝色区间的产业。同时,我市“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对传统产业人才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金融业、文化创意等产业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建筑与工程、新能源、外贸、物流等产业的人才需求复苏迹象明显,全市监测范围内的24个重点产业人才人才需求指数程度较高。

  二、各产业发展指数差距较大,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显著。

  发展指数主要反映出某个产业内,企业由拓展新业务或者生产规模扩大而引发的招聘活动的活跃程度,24个产业的发展指数均值为51.2,其中14个产业的发展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通航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发展指数达到60以上,新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数也达到58左右,相关产业整体发展形势较好,企业新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带动了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从岗位来看,制造业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发展指数较高,分别达到了58.5、54.7和54.2,高级管理人才、服务业核心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的发展指数也均在50以上。

  三、各产业流动指数整体较低,综合行政等三类人才流动性较大。

  流动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各产业由人才离职等原因引发的企业招聘活动的活跃程度,当人才流动指数大于50时,说明企业人才稳定性较差,从指数统计结果来看,全市人才流动指数均值为48.8,有10个产业的流动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相关产业流动指数较高的原因有二类:绿色石化、港航物流和商贸领域的人才流动指数过高,与国际市场需求上升和国际航运经济短期复苏有关,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旅游、金融产业人才流动指数较高,则与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大幅扩张有关。从岗位来看,综合行政管理、服务业执行和操作、制造业技能等三类人才的流动指数较高,分别达到53.5、52.5和51.1,超过50的基准线,而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的流动指数偏低,此类人才的招聘需求则多由业务发展引发。

  四、产业信心指数整体较为乐观,高级管理及研发人才招聘难度较大。

  信心指数反映个单位通过招聘会、网络平台等各种渠道成功招聘到理想员工的信心,数值越大代表企业雇佣到胜任员工的信心越强;从信心指数统计结果来看,各产业信心指数均值达到51.8,有13个产业的信心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其中,商贸、现代农业、智能家电、电子商务、建工等产业的人才信心指数较高,均达到55以上;海洋高技术、绿色石化、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机械制造等产业,则由于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复苏及本地人才培养不足等原因,招聘信心明显不足。从岗位来看,HR经理普遍对综合行政类岗位、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岗位、销售类岗位的招聘结果比较乐观,信心指数超过50的基准线,而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发及高级项目管理人员(含各类学科带头人)的招聘结果比较悲观,预期不高,其中制造业普遍需求较大的专业技术人才信心指数只有46.9,对高层管理人才的招聘信心指数则只有46.2。

  《宁波市技能人才发展指数报告》对宁波14个县市区和重点发展区域,以及17个重点行业领域的技能人才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涉及机械制造与模具、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石化、钢铁冶金、日用家电等6个传统优势产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精密仪器仪表、电子信息与光电等5个新兴产业,以及人力资源服务、会展与旅游、餐饮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6个现代服务业。

  综合来看,宁波市技能人才发展呈现七个特点:

  一、技能人才发展情况总体较好,北仑、鄞州、慈溪领跑全市。

  在对17个重点行业的技能人才发展指数测算中,没有出现低于5.0的发展状况不好的行业;在对14个县市区及重点发展区域的技能人才发展指数测算中,没有出现低于6.5的地区,宁波市技能人才发展指数总体比较高。其中,北仑、鄞州、慈溪三个地区在各县市区和重点发展区域中位于前三位,特别在技能人才供求、质量、潜力、环境等方面处于较为领先水平。

  二、产业间技能人才供求指数差异较大,供求状况复杂。

  钢铁冶金、汽车及零部件、服装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供求指数得分相对较高,均在7.0以上,供求状况相对较好。在两化融合等政策刺激和市场需求拉动下,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大于供给,供求指数得分较低,供求状况比较严峻。现代服务业供求指数得分差异较大,商业与贸易行业供求状况良好,科技服务和现代物流供求状况比较严峻。

  三、技能人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比重偏低。

  技能人才发展结构指数结果显示,技能人才总体年龄结构指数在0.9左右,35岁以下的技能人才占比高于50%,技能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但高技能人才年龄结构指数在0.6左右,呈现“老龄化”趋势,高技能人才的平均年龄超过46岁,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短缺。此外,技能人才技能等级结构指数在0.5—0.7之间,技能人才以中级工为主,高技能人才较为匮乏。

  四、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日趋完善,但工作环境仍需改善。

  从本次调查的原始数据看,各地区、各行业技能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和环境发展信心指数均在3.0以上,相对于2015年,技能人才对发展环境更加满意。但工作环境指数得分相对较低,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薪酬、晋升、培训、激励等机制。

   五、传统优势产业技能人才发展基础好,但人才质量有待提升。

  除机械制造与模具行业外,石化、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冶金、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技能人才发展指数得分较高,均在6.00—6.50之间,主要是这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在分指数上,传统优势产业的技能人才发展供求指数、潜力指数、环境指数得分都较高,基本都在6.0以上,但质量指数得分较低,为5.37。当前,传统优势产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亟需提高技能人才质量。

  六、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发展质量高,人才发展潜力相对不足。

  生物医药、精密仪器仪表、电子信息与光电、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新兴产业是宁波市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新兴产业平均技能人才发展质量指数为6.32,相对于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发展质量更高。但由于新兴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对技能人才质量要求也比较高,而相关的培训力量比较匮乏,人才培训质量不高,人才储备量还存在不足。

  七、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发展不平衡,科技服务业需重点关注。

  相对于现代服务业,商业与贸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技能人才发展比较好,技能人才发展指数及分指数中得分都较高,而科技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的技能人才发展指数得分较低,尤其是在技能人才供给指数和环境指数上,科技服务业的得分都比较靠后。科技服务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一环,需要加强技能人才培养。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手机版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