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背景和意义
作者:管理员    来源:两化融合网     发布时间:2015-03-16    浏览次数:【1817】 字号: T | T

  我国工业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企业)在两化融合进程中面临着一个巨大瓶颈的制约,这个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的匮乏。人才的匮乏严重困扰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常进行,极大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一支既懂管理科学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化 、正规化的企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人保部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适时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有了统一规范和科学依据,必将积极促进我国优秀CIO人才的大批涌现。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并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根据该《标准》,符合申报条件,经过正规培训并且鉴定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包括六大职业功能模块: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由于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以IT为核心的管理类职业,直接面向日新月异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变化很快,并且这种变化的复杂程度很高,因此,单纯依靠过去“书本教材+面授课堂”的传统培训方式,很难完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为保证本职业的先进性、适用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网上培训的最低学时数,目的在于实现本职业培训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滚动化”提升。据此,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通过下发劳社培就司函[2003]153号文件,专门确定了本职业“面授培训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面授培训主要围绕《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开展,侧重于“完整成熟”的系统性课程;网上培训则主要围绕CIO网站的操作性多媒体课件开展,侧重于“与时俱进”的适应性课程(如ERP、SCM等)。两者互不重复,且互为补充。面授培训与网上培训的内容基本上各占一半,学员需将两部分内容全部学完(缺一不可)后,方可参加鉴定考试。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文件规定,企业信息管理师是“全国统一鉴定职业”,也即该职业的鉴定考试活动由人保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是“全国统考”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该中心与各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组成本职业全国统一鉴定运作体系,并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全面承担本职业的各项鉴定组织工作。

  显然,将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所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方面反映了该领域在社会经济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该领域在人员培训、人员招聘及人员任用方面即将全面实现标准化、正规化和科学化。宁海县两化融合服务中心认为,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的进一步加大,2014年12月,工信部将CIO制度建设纳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考核范围,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将会越来越得到广大企业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并成为今后几年最热门的资格证书之一。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手机版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