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建立县校合作机制 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召开了县校合作会商委员会筹备会议。此次会议的重心是如何深入推进县校合作,既发挥县域的优势,又利用院校的人才、科技、教学资源优势,达到县域和院校的双赢——一方面提升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的水平,一方面又为宁海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
据悉,宁海县“县校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那一年该县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牵手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该基地是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集人才培养与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至今,借助“县校合作”,“中国模具之都”宁海已经有4000多名员工接受了学校的培训,近5000人次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近1500名学生在宁海完成了学习任务。2012年,宁海模具企业的销售同比增长了16.4%,有这样的成绩,“县校合作”可谓功不可没。
“县校合作”并不止于此。2010年以来,宁海县先后组织开展了江西、安徽、湖南高校宁海行、浙江高校牵手百强县等活动,与国内22所高校进行人才开发合作。同时,组织30余家重点企业到安徽、湖南、吉林等地举行人才对接招聘洽谈会,签订了人才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1个国家级、5个市级和22个县级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此外,宁海还创新开展订单式培养,即“人才定做”。通过订单班模式,企业能够找到需要的人才,学生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学校促进了教学改革。
为了集聚人才资源、提升人才素质,近年来,宁海县正在努力做新的尝试:从注重刚性的“落地生根”到柔性的“但求所用”;从单纯引进人才到人才项目联动;从强调数量的递增到人才素质考量;从单纯招聘引资到项目人才的一齐引进;从零星引进到团队引进,实现了招才引智模式的“华丽变身”。(中新浙江网 记者赵晔娇实习生盛小婷通讯员王其川)
据悉,宁海县“县校合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4年。那一年该县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牵手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该基地是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合作,集人才培养与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至今,借助“县校合作”,“中国模具之都”宁海已经有4000多名员工接受了学校的培训,近5000人次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近1500名学生在宁海完成了学习任务。2012年,宁海模具企业的销售同比增长了16.4%,有这样的成绩,“县校合作”可谓功不可没。
“县校合作”并不止于此。2010年以来,宁海县先后组织开展了江西、安徽、湖南高校宁海行、浙江高校牵手百强县等活动,与国内22所高校进行人才开发合作。同时,组织30余家重点企业到安徽、湖南、吉林等地举行人才对接招聘洽谈会,签订了人才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了1个国家级、5个市级和22个县级大中专毕业生实践基地。此外,宁海还创新开展订单式培养,即“人才定做”。通过订单班模式,企业能够找到需要的人才,学生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学校促进了教学改革。
为了集聚人才资源、提升人才素质,近年来,宁海县正在努力做新的尝试:从注重刚性的“落地生根”到柔性的“但求所用”;从单纯引进人才到人才项目联动;从强调数量的递增到人才素质考量;从单纯招聘引资到项目人才的一齐引进;从零星引进到团队引进,实现了招才引智模式的“华丽变身”。(中新浙江网 记者赵晔娇实习生盛小婷通讯员王其川)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