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乐当“银发职工”就业“红娘”
作者:宁海新闻网    来源:宁海人才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3-02-27    浏览次数:【1266】 字号: T | T
  “亚利,过年前拿去的档案夹全部组装好了,你点点看。”一大早,家住一市镇牛台村的叶大妈乐呵呵地敲响了李亚利的门。“以前都是孩子们给我生活费,现在我自己能挣钱了,今年过年给小辈的压岁钱都是我在加工点赚的呢。”叶大妈自豪地说。像叶大妈一样上了年纪还能赚钱的人,在牛台村不在少数,而这一切得归功于该村女经纪人李亚利。
  李亚利的身份很多:村妇女主任、计生联络员、村邮站工作人员、牛台村爱心大姐、小店店主……三年前,她还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来料加工经纪人。“我们村离海近,村里很多人都是搞养殖的。以前农闲的时候我的小店就成了大家聊天打牌的地方,卖得最好的东西是瓜子。现在不一样了,大伙要是闲下来就会到我这里拿档案夹组装。”现在,在李亚利加工点组装档案夹的“银发工人”就有30多名。该村的褚大娘告诉记者,组装档案夹每天能赚到30元左右,自己的生活费不用再问儿女伸手要,还能省下钱给孙子、孙女买糖果。“在我这里组装档案夹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是拿回家去做,做好了再拿过来,整理好后我再送到文具厂。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因为这个活儿技术含量不高,80多岁的人都可以做,很清闲,老人们的积极性很高。”李亚利说。
  干活的人多了,质量也得跟得上,为了把好加工产品质量关,李亚利不但手把手教老人们怎么做,还经常上门指导。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75岁的王大娘两个儿子经济条件都不好,能给的赡养费不多。“原先我自己种菜,每天早上挑到集市上去卖,赚点米油钱。现在日子好多了,政府每个月给我养老金,再加上自己在加工点赚的钱,生活就有保障了。”李亚利告诉记者,类似王大娘这样的老人村里还有很多。现在村里谁家有人想找点活挣点小钱,都会想起李亚利,而她的加工点也成了村民们的“加油站”。
  来料加工做大了,李亚利也遇到过迷茫时期,如何接业务、如何保护自身和员工权益、如何管理人员及产品质量……李亚利的疑问太多了。后来,在县妇联和镇妇联的牵头下,李亚利也“赶了回时髦”,参加了“走出去、开眼界、学经验”赴义乌体验考察活动。从义乌回来以后,开阔了眼界,学习了先进经验,李亚利觉得这条路更好走了。2012年,她的加工点发放加工费30余万元,带动村里的留守妇女,特别是老年人再就业,使他们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每月也有一份固定收入。据悉,光牛台村就有30多名村民受益。  (记者潘旭婷)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手机版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