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素有“模具之乡”的美誉,享有“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和“中国模具产业基地”两项盛名。到2009年,宁海县拥有模具加工企业25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人左右,年产模具近4万套。
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近年来,宁海县通过高端人才引领,有效破解了产业转型升级难问题。目前,全县已引进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后扶持站和2个海外人才创新团队。模具企业中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市级技术中心5家。
博士后工作站是企业技术攻坚的“实验室”。2008年6月,宁海县首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并成功引进2名博士后,为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工作站由研发中心总监李峰博士主持,主要致力于汽车座椅内各部件的项目开发与实施。先后开展了汽车座椅四级点击机等项目的自主研发,使公司获得了3个技术专利,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院士工作站是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基地”。2011年9月,首家院士工作站设在宁海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由我国唯一的塑料模具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申长雨率队主持,9家模具企业与申长雨院士所在的郑州大学进行了项目对接,双方围绕模具设计、制造、热处理等进行深度合作。院士工作站为模具行业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创新人才等提供有力支撑,对促进宁海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始建于2001年的宁海模具城,入驻了560多家企业,就业人员9000多人,年产值超10亿元。近年来,模具城引导企业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与模具产业优化升级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专项攻关,不断提升模具城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落户模具城后,带来了一批先进的教研资源和技术设备,与模具城联合成立宁波国际模具产业开发中心,从事模具产业开发研究。目前,学院已投资1.2亿元,在校学生达1200人,与县有关模具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生产+教育”模式,为城内模具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模具城与北京工业大学激光工程研究院合作,该研究院拥有一批国内先进的激光设备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把激光熔覆与强化、焊接、切割等技术应用于模具制造行业,去年实现产值1800万元。
高端创新团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针对宁海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人才缺乏的情况,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以高新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研究所为主体,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人才团队建设。探索以项目引进科研团队的引才新路,去年10月,宁海县在美国和加拿大分别设立了海外人才引进联络点。主要为生物医药、低碳技术研究等领域的留学人员回乡创业提供服务,将成为引进海外高新人才、技术资金的桥梁纽带。成立以来,已引进美国一家公司投资1300万美元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项目,并将带动由近20名海外专家组成的研发创新团队入驻宁海。在引进创新团队的同时,每年选拔县级重点企业创新人才团队进行培植,并给予科研经费资助,2011年,宁海县对浙江卫信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科强电池有限公司等3个创新团队进行了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