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千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接洽谈会举行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宁波市首届“百校千企”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大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对接洽谈会昨天(7月2日)上午举行,123家院校和培训机构设摊,吸引了1220余家企业入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940余项。
与就业洽谈会不同的是,这回满场转悠的换成了各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他们在各学校的摊位前仔细询问、反复比较,为的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哪些项目最紧俏?或者说,企业现在最需要哪些人才和技术服务?通过一个上午的采访,记者总结了几类。
一线技工 很多企业想培训自己的工人
宁波本地的几所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非常受欢迎。记者看到,几乎每个摊位前都排着长队,来咨询洽谈的,多是中小型企业,他们最需要的培训是一线技工。
来自宁波大榭开发区的天正模具公司办公室主任徐先生,昨天上午几乎把本市提供机械类人才培训的职业学校问了个遍。他告诉记者,眼下最缺的就是数控车工。目前厂里的老工人多数是小学、初中学历,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今年准备扩大生产,新的设备这个月就要进来了,技术工人却还没到位,他正为此发愁。之前也去职业学校问过,今年的毕业生往往去年就被预订完了,看来眼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托他们给职工培训了。
有类似需求的企业还不少,宁海技工学校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洽谈会开始不到一小时,他们就与1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有几家甚至当场签了协议书。比如宁波万安股份有限公司就委托他们进行高级工培训,合作细节也基本谈妥了,每周3次理论课,一天操作课。
新能源、新材料人才 企业拟设研究生站吸引人才
昨天,宁波天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剑平和江苏大学博导、教授冯爱新相见恨晚。
严剑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从2005年起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基地。餐厨垃圾处理是一个新兴产业,之前一直苦于找不到技术合作伙伴,遇到的技术难题很难找到人咨询,这一回,可算碰上了专家。
“他们能把剩菜、剩饭、鱼头、肉骨头变成工业酒精。”严剑平说,分拣后的餐厨垃圾可以提出粗油,粗油经精炼后制成工业油脂。如何提高剩下残留物的利用率一直是他们思考的问题,江苏大学的这项技术让他很心动。
此外,垃圾分类也是个难题,多数市民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餐厨垃圾里面含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塑料袋、餐具、玻璃器皿、金属物品等,他们一直苦于没有更高效的设备和技术,而江苏大学恰好有一批设备制造和研发方面的专家。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初步的合作意向是,江苏大学派专家过来提供技术服务,或者两者共同研发。此外,江苏大学可以在天诚生态设一个研究生站,研究生毕业前一年可以过来实习,企业提供食宿和适当生活补助。如果双方满意,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留下工作。这对企业和学校来说,是双赢的事。
鄞州一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昨天也收获颇丰,之前他们想研发生产一种PVC特殊纺织材料,这是一种环保窗帘用料,既可以隔热,又可以防燃。经过一番寻寻觅觅,他们发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有这个研发能力,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许多企业目前正面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等环保产业的重大机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人才相对比较紧缺。”宁波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茂胜分析。
IT人才 到学校建培训基地优先揽才
担任人才培养工作的不仅是学校,企业也挺热衷当培训师。昨天在洽谈会现场,东蓝数码有限公司与大红鹰学院商量,派他们的工程师去学校上课。
“坦白的说,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是重理论轻实践,而企业工程师则刚好相反,他们来上课,正好互补。”大红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明告诉记者,此外,东蓝数码还打算提供实践基地,让大学鹰学院近200名学生前来实习。
当然,课不是白上的,前提是,这200名学生东蓝数码有优先选择权。“这近200个学生实习一个学期,知根知底,以后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东蓝数码的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家知名IT企业宁波腾达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必锋也打起了类似的算盘,他准备投资数十万在学校建一个培训基地让毕业生实习。“现在人才需求量大了,从今年起,每年进个二三十人是至少的吧,投入这么多钱可以优先挑学生,我觉得还是挺值的。”余必锋说。
“从去年起,经济复苏带动了计算机业和软件业,今年IT业的人才需求突然大增。为招到合适的人才,IT类企业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学校‘套近乎’呢。”王明笑着说。
高级管理人才 培训管理人才的迫切性很强
高级管理类人才的培训也非常受欢迎,北京大学人力资本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朱秀娟一上午收了数十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名片,宁波企业要求培训管理人才的迫切性让她暗暗吃惊。
“不少企业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朱秀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杭洲湾新区的一家企业,人事经理来时,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公司管理层所存在的问题,对培训的要求提得非常细。他们准备派人到这家公司进行考察,然后为他们量身打造培训方案。
宁波象山一家纺织企业对培训的要求同样非常高,人事经理介绍,他们在新疆有棉花基地,计划在当地和其他地方开分厂,需要的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负责人。他一上午兜兜转转地问了一大圈,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南通纺织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里有他们所需要的纺织工程管理培训项目,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企业要改善管理、拓展新项目、开拓新市场,这些都需要能够独挡一面的高级管理人才来支撑。中高级管理人才在宁波肯定是紧缺人才,而且是紧缺程度比较高的一类人才。”市人才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企业高管外,我市还需要培训一批党政管理人员。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和香港在党政管理人才培训方面以前就有过交流,之前宁波也曾派相关工作人员赴港,学习他们廉政公署、地铁经营等方面的经验,受益匪浅。昨天,宁波市人才办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签定了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今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将定期或不定期办培训班,或者派各高校老师来宁波上课。
新闻链接 31项人才培养项目昨签约
昨天下午,宁波市首届“百校千企”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大会暨签约仪式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百校千企”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的第一批成果昨天出炉:经过之前的摸底和对接,昨天一共有16项紧缺人才培养项目签约,其中包括宁波市人才办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签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海曙区委组织部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签定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宁波神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签定的环保人才培养项目等。
15项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也在昨天签约,其中包括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与复旦大学签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舜宇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春理工学院签定的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余姚市捷宇机械有限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签定的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等。
此外,经校企、校地双方洽谈确认,6家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授牌,其中包括香港公共行政学院与宁波市人才办合作共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樊卓婧)
来源:东南商报
与就业洽谈会不同的是,这回满场转悠的换成了各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他们在各学校的摊位前仔细询问、反复比较,为的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哪些项目最紧俏?或者说,企业现在最需要哪些人才和技术服务?通过一个上午的采访,记者总结了几类。
一线技工 很多企业想培训自己的工人
宁波本地的几所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非常受欢迎。记者看到,几乎每个摊位前都排着长队,来咨询洽谈的,多是中小型企业,他们最需要的培训是一线技工。
来自宁波大榭开发区的天正模具公司办公室主任徐先生,昨天上午几乎把本市提供机械类人才培训的职业学校问了个遍。他告诉记者,眼下最缺的就是数控车工。目前厂里的老工人多数是小学、初中学历,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今年准备扩大生产,新的设备这个月就要进来了,技术工人却还没到位,他正为此发愁。之前也去职业学校问过,今年的毕业生往往去年就被预订完了,看来眼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托他们给职工培训了。
有类似需求的企业还不少,宁海技工学校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洽谈会开始不到一小时,他们就与1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有几家甚至当场签了协议书。比如宁波万安股份有限公司就委托他们进行高级工培训,合作细节也基本谈妥了,每周3次理论课,一天操作课。
新能源、新材料人才 企业拟设研究生站吸引人才
昨天,宁波天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剑平和江苏大学博导、教授冯爱新相见恨晚。
严剑平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从2005年起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基地。餐厨垃圾处理是一个新兴产业,之前一直苦于找不到技术合作伙伴,遇到的技术难题很难找到人咨询,这一回,可算碰上了专家。
“他们能把剩菜、剩饭、鱼头、肉骨头变成工业酒精。”严剑平说,分拣后的餐厨垃圾可以提出粗油,粗油经精炼后制成工业油脂。如何提高剩下残留物的利用率一直是他们思考的问题,江苏大学的这项技术让他很心动。
此外,垃圾分类也是个难题,多数市民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餐厨垃圾里面含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塑料袋、餐具、玻璃器皿、金属物品等,他们一直苦于没有更高效的设备和技术,而江苏大学恰好有一批设备制造和研发方面的专家。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初步的合作意向是,江苏大学派专家过来提供技术服务,或者两者共同研发。此外,江苏大学可以在天诚生态设一个研究生站,研究生毕业前一年可以过来实习,企业提供食宿和适当生活补助。如果双方满意,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留下工作。这对企业和学校来说,是双赢的事。
鄞州一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昨天也收获颇丰,之前他们想研发生产一种PVC特殊纺织材料,这是一种环保窗帘用料,既可以隔热,又可以防燃。经过一番寻寻觅觅,他们发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有这个研发能力,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许多企业目前正面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降耗等环保产业的重大机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人才相对比较紧缺。”宁波市委人才办副主任黄茂胜分析。
IT人才 到学校建培训基地优先揽才
担任人才培养工作的不仅是学校,企业也挺热衷当培训师。昨天在洽谈会现场,东蓝数码有限公司与大红鹰学院商量,派他们的工程师去学校上课。
“坦白的说,我们学校的老师还是重理论轻实践,而企业工程师则刚好相反,他们来上课,正好互补。”大红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明告诉记者,此外,东蓝数码还打算提供实践基地,让大学鹰学院近200名学生前来实习。
当然,课不是白上的,前提是,这200名学生东蓝数码有优先选择权。“这近200个学生实习一个学期,知根知底,以后用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东蓝数码的相关负责人说。
另一家知名IT企业宁波腾达之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必锋也打起了类似的算盘,他准备投资数十万在学校建一个培训基地让毕业生实习。“现在人才需求量大了,从今年起,每年进个二三十人是至少的吧,投入这么多钱可以优先挑学生,我觉得还是挺值的。”余必锋说。
“从去年起,经济复苏带动了计算机业和软件业,今年IT业的人才需求突然大增。为招到合适的人才,IT类企业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学校‘套近乎’呢。”王明笑着说。
高级管理人才 培训管理人才的迫切性很强
高级管理类人才的培训也非常受欢迎,北京大学人力资本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朱秀娟一上午收了数十张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名片,宁波企业要求培训管理人才的迫切性让她暗暗吃惊。
“不少企业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朱秀娟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杭洲湾新区的一家企业,人事经理来时,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公司管理层所存在的问题,对培训的要求提得非常细。他们准备派人到这家公司进行考察,然后为他们量身打造培训方案。
宁波象山一家纺织企业对培训的要求同样非常高,人事经理介绍,他们在新疆有棉花基地,计划在当地和其他地方开分厂,需要的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负责人。他一上午兜兜转转地问了一大圈,终于在角落里找到了南通纺织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里有他们所需要的纺织工程管理培训项目,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企业要改善管理、拓展新项目、开拓新市场,这些都需要能够独挡一面的高级管理人才来支撑。中高级管理人才在宁波肯定是紧缺人才,而且是紧缺程度比较高的一类人才。”市人才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企业高管外,我市还需要培训一批党政管理人员。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和香港在党政管理人才培训方面以前就有过交流,之前宁波也曾派相关工作人员赴港,学习他们廉政公署、地铁经营等方面的经验,受益匪浅。昨天,宁波市人才办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签定了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今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将定期或不定期办培训班,或者派各高校老师来宁波上课。
新闻链接 31项人才培养项目昨签约
昨天下午,宁波市首届“百校千企”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大会暨签约仪式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百校千企”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的第一批成果昨天出炉:经过之前的摸底和对接,昨天一共有16项紧缺人才培养项目签约,其中包括宁波市人才办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签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海曙区委组织部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签定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宁波神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签定的环保人才培养项目等。
15项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也在昨天签约,其中包括宁波市人才培训中心与复旦大学签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舜宇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春理工学院签定的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余姚市捷宇机械有限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签定的技能人才培养项目等。
此外,经校企、校地双方洽谈确认,6家高职院校、培训机构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授牌,其中包括香港公共行政学院与宁波市人才办合作共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樊卓婧)
来源:东南商报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