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未来20年是培养创新型工程师机遇时期
作者:    来源:宁海人才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1-06-14    浏览次数:【1152】 字号: T | T
  “国内外的发展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重大的工程,就没有办法培养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美国大量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是美国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下面培养出来的。”昨天(6月13日)在宁波举行的甬港经济师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抛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未来20年是中国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机遇期。
  “哪里工业化是高潮,那里就是培养工程科技人才需求最迫切的地方。”潘云鹤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培养了大量的工程科技人才,而中国也一样。青藏铁路,在很难修铁路的地方把它修上去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线索桥、铁路桥也在中国。“中国的工程创新已经崭露头角,如果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过去三十年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那么在最近三十年,中国一些工程项目已经走向世界一流水平。”
  然而,目前全世界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各国都短缺工程师。最近统计,全世界有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三种类型的人才,一种是业务代表,第二是工程师,第三是技术人员,这其中有两种就是工程科技人才。“日本的工程师很有名尤其是电子电气工程师,但是日本的数字技术行业恰恰缺乏50万名工程师,像索尼、东芝这么有名的企业,怎么这方面的工程师这么缺?日本的年轻人正在向西方的年轻人学习,选择金融、艺术,不选择制造业。”据他介绍,目前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巴西、波兰等国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工程师短缺问题。
  潘云鹤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跟制造业本身比较辛苦的行业特点有关,但是他指出,问题还在于,工程师的素质现在需要升级换代。“我们很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脑筋里只有技术没有产品,是不行的,工程师的素质需要进行升级换代,关键特征不仅需要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而且还需要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对中国而言,我们还需要理论实践和多专业知识的交叉型人才。”潘云鹤说,三十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高潮结束了,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业化高潮开始了,他们要寻找工程师,也许会来寻找中国工程师,前提是在这20年内,中国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师。(徐文燕、王国英)
  
  来源:宁波晚报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手机版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