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用工荒”“就业难”并存背后的契机
作者:    来源:宁海人才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1-02-15    浏览次数:【1041】 字号: T | T
  此厢,亲情挽留,攻势猛烈;那厢,车站拦截,抢人没商量。春节刚过,元宵未到,一场中东部地区间的劳动力资源争夺战已短兵相接(2月14日《解放日报》)。
  在许多年轻人努力找工作的时候,这个场景乍一听不可信。“用工荒”和“就业难”,表面上看是一个悖论,既然有用工荒,就不该有就业难。
  但实际上,这是经济转型时期的一种阵痛。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工业生产规模扩张快,对劳动力要求的变化快,劳动力对收入预期的增长同样很快。而市场经济体制无法消化几个“快”之间的不平衡,劳动力的“过剩”和“匮乏”就像鸳鸯火锅一样被同时煮在了一个盆里。
  然而,用工荒、就业难问题并存,并非是坏事,蕴涵了积极的发展契机。
对广大农民工而言,在今后的择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招工企业在“用工荒”的倒逼下,也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这有利于民工群体在劳资博弈中赢得某些优势与主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长远来看,“用工荒”、“就业难”,客观上“配合”了国家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宏观战略,利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需要,也能促进经济结构由外向型向内需型的转变。内需增加了,许多产业就必然发展,就业岗位的数量必然会相应的增加,农民工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重走父辈、专门从事低端制造业老路的问题。
  “用工荒”倒逼企业加快转型,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农民工,解决了暂时的用工荒;同时,企业的升级换代也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缓解就业难的现实压力。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手机版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