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校园招聘会火热 求职谨防招聘骗术
作者:    来源:宁海人才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0-12-04    浏览次数:【950】 字号: T | T
  各大高校的校园招聘陆续进入高峰期,毕业生们开始忙碌奔波于各类招聘会。最近发现有的假冒企业骗取求职者的财物,有许多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没有提前对企业进行了解,除涉职场的学生们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网站查询要应聘的官方网站,了解清楚其地址及人事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谨防被骗!

  求职其实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当前社会普遍比较浮躁,很多人在“表面工夫”上做文章,急功近利。所以难免有一部分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错误理解外在包装与内在实力之间的关系。对应聘者来说,站在招聘方的角度投其所好可以理解。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能力无需包装,不过面试还是有技巧的。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一方面,真诚面对面试官,实事求是的态度,远比任何昂贵的服装和华丽的妆容都更能打动面试官。另外,面试中,求职者应该结合应聘岗位,有针对性地描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以及与岗位的匹配度。用实力说话,这是所有面试官都看重的。

  眼下,全社会都在关注大学生就业,职场找工作竞争非常激烈,求职者想尽办法、心情迫切去求职,但是,许多时候都非常的盲目,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职场认识迷茫、一叶障目,没有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社会上有少数人的目光也“瞄”上了大学生,他们以提供工作为诱饵,以高薪为幌子,四处发布虚假信息,诱骗大学生上当,获取不义之财。其中一关就是陷阱和骗局。一些骗子就是利用求职者的急切心理,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对找工作的人特别是初入职场的毕业生,伸出罪恶的黑手,骗术多多、花样翻新、偷梁换柱、以假乱真。在这里宏威职业顾问提醒大家,求职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中了职场骗子的圈套。

  骗术一 假扮经理骗手机 

  招聘会上,人山人海,毕业生拿着简历东张西望,挤不上去,这时有个某单位的经理过来,夸你气质好、有教养,向你要简历并介绍单位怎样好,你一定高兴坏了。骗局也就由此开始,他先向你询问几句后,便说初步可以录用,但要请示一下老总,于是拿起手机给老总打电话,刚说两句手机没电,用你的吧,你一定急于等老总回话,于是会慷慨地递上手机。又说两句,招聘会人多信号不好,一起到到外面说吧,出去后哪热闹往哪去,你更不在意了,转眼他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这样的事常发生在招聘会场,所以,你要注意递简历要到正式单位的摊位上,和HR经理去谈,不要以为招聘会上都是来招人的,也有来招物的。 

  骗术二: 巧立名目骗钱财 

  严肃正规的经过面试,很快被录取了,心里非常高兴,公司有什么要求新员工当然要听话,于是,就要交报名费、服装费、保险费、培训费、押金等等,等交完钱,去上班,实际上等于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个月工资,这还是好的;有的去上班时才知道,压根都没这单位,收钱的早已人去楼空。劳动部门早有规定,招工不许收费,所以,凡是要你交钱的事,就躲开,那单位准有问题,第一笔钱交了,马上就处在被动地位,让人牵着鼻子走。 

  骗术三:非法网站骗资料 

  看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急忙发出简历,没有收到招聘单位的任何信息,却招来一些中介公司的短信和邮件,让人莫名其妙、心绪不宁。原来是非法网站以招聘为幌子,骗取详细资料后出售给中介公司牟利。而中介公司急功近利,频繁骚扰,给你的求职带来很多麻烦,如果继续受骗,那就更糟糕了。所以,网上求职,一定要到像深圳人才网0755rc.com那样正规有名气的网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骗术四:非法强迫逼传销 

  一些非法分子就将传销转入地下,为了发展传销网,强迫拉人、逼迫传销,一旦被高收入诱惑,骗入伙内,就成了地下人,想不干或要回家都不行,他们会非法扣留,一个北京打工崽,被同学骗到东北一个传销点,先是培训洗脑,他感到受骗不想干,却被看起来,上厕所都跟着人,后来他在一次上厕所时跑掉了,跑了好久,才甩开追兵,在一块庄稼地里扒了七个小时,天黑了才走了十几里路,赶到火车站见车就上,又转一次火车,才回北京。所有物品全没带出,只有兜里的十来块钱,一个面包,是火车上的唯一旅行用品。 

  骗术五:模糊概念给工资 

  好不容易拿到一份Offer,高兴地去入职,谁知并不是求职大吉,而是入职在前、陷阱在后,就拿试用期这件事来说,有的单位是考察新人的工作能力,有的公司却在做"倒手生意"。先是以吸引人的条件吸引员工入职,入职后,先谈试验期三个月,付给刚够吃饭的工资,然后再讲转正后根据工作能力"月薪面议",不给明码标价,在这种口号的鼓励下,新人们不知内情,工作吃苦在前,任劳任怨,让干啥就干啥,让加班就加班,辛辛苦苦三个月快过去了,眼看就到了"月薪面议"的日子,老板却开始以种种借口炒人了,并在某天来一群新的"月薪面议",三个月前进来的人几乎全部换手,没人告诉新来的人内情,他们依然在期望中为公司任劳任怨的干着。有的人在公司里只见过主管,都没见过老板就被炒掉了。主管就是带着老板的旨意,在招聘会上招了一批又一批,换手率之高,让主管都眼晕。 

  骗术六:录取一段骗成果 

  以吸引人才为名,高薪优待,请到公司,让人才感到跳槽成功,在新老总比原来老总待自己好多了的感召下,忠心耿耿,实实在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方案、计算机程序、手机工作原理等通过考试、试用、培训、写书等方式贡献出来,等宝贝一出手,老总马上就让人事部门找借口将你炒掉,再用这份高薪优待作为新的诱饵,去钓新的人才。 

  骗术七:口头承诺不作数

  虽然待遇是求职时的一个敏感话题,但是求职者应当在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务协议时,对工资有个充分了解,相关承诺也要写入条款中,落实为文字,用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承诺。

  除了上述骗术外,大学生们在求职中还可能遇上传销公司、外地企业要求汇款表示应聘诚意等等五花八门的“把戏”。专家提醒大学生们,找工作应选择正规途径,如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政府开办的职介所、口碑良好的求职网站等。同时,求职切忌急于求成。应聘一个单位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对其情况加以熟悉,对单位的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

  总之,骗术种种,扰乱了职场秩序,搅浑了一滩黑水,职场人士特别是新人千万不要上当受骗,使身心受到伤害,面对花样骗术,长出火眼金睛。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手机版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