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 宁海县评选出342名农村好青年
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杨小友是茶院乡毛屿村的养殖大户,这几年通过辛勤劳动不但自己口袋鼓起来了,而且还于2004年成立毛屿小友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7家养殖户从事蛏子、虾、蟹、毛蚶等贝壳类水产品养殖,目前,每家养殖户年收入可达十余万元,随着规模的扩大,杨小友的合作社已经成为村里解决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
在今年7月份启动的宁海县“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中,杨小友因为其在自主创业、带领致富方面的突出成绩被评为毛屿村的“好青年”。
为树立和培育农村青年身边的好典型,培养壮大农村青年实用人才队伍,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农办、县信用联社等联合实施宁海县“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以下简称“好青年”计划)。目前已经评选出了342名农村“好青年”,他们当中有自主创业、带领致富,为带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有积极传播普及科技惠农知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的;也有在弘扬、传承乡村民俗文化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凡是已经是村两委会成员以及获得县级及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的先进(优秀)青年都不参加评选‘好青年’,评选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村最普通的青年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以此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青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热情。”团县委领导这样告诉记者。为将“好青年”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除了加强推优入党机制外,还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目前全县共有19名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能力强的“好青年”党团员被列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对象,52名“好青年”被选拔到基层团干部岗位,实现“好青年”、基层团干部、村后备干部的良性循环。此外,还通过技能培训帮扶、创业资金扶持等措施为评选出的“好青年”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据介绍,今后全县每个行政村原则上每年选拔培养一名“好青年”,通过坚持不懈的选拔、培养工作,树立一大批已经在农村就业创业的“好青年”典型,展示新时期农村青年的良好形象,为青年解决成长中的激励问题和实际困难,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活跃,为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外来务工青年、返乡青年到农村创业,使农村成为他们展示才华、实现抱负、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记者 潘旭婷)
在今年7月份启动的宁海县“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中,杨小友因为其在自主创业、带领致富方面的突出成绩被评为毛屿村的“好青年”。
为树立和培育农村青年身边的好典型,培养壮大农村青年实用人才队伍,县委组织部、团县委、县农办、县信用联社等联合实施宁海县“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以下简称“好青年”计划)。目前已经评选出了342名农村“好青年”,他们当中有自主创业、带领致富,为带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有积极传播普及科技惠农知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发挥自身作用的;也有在弘扬、传承乡村民俗文化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凡是已经是村两委会成员以及获得县级及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的先进(优秀)青年都不参加评选‘好青年’,评选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村最普通的青年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以此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青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热情。”团县委领导这样告诉记者。为将“好青年”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除了加强推优入党机制外,还建立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目前全县共有19名综合素质高、群众基础好、能力强的“好青年”党团员被列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对象,52名“好青年”被选拔到基层团干部岗位,实现“好青年”、基层团干部、村后备干部的良性循环。此外,还通过技能培训帮扶、创业资金扶持等措施为评选出的“好青年”提供更宽广的舞台。
据介绍,今后全县每个行政村原则上每年选拔培养一名“好青年”,通过坚持不懈的选拔、培养工作,树立一大批已经在农村就业创业的“好青年”典型,展示新时期农村青年的良好形象,为青年解决成长中的激励问题和实际困难,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体活跃,为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同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外来务工青年、返乡青年到农村创业,使农村成为他们展示才华、实现抱负、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记者 潘旭婷)
来源:宁海新闻网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