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最新动态
潘家萍:风云际会谁胜出——宁海县企业上市工作述评
作者:    来源:宁海人才招聘网     发布时间:2010-10-23    浏览次数:【2248】 字号: T | T

  ○潘家萍

  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结束之际,全国、全省的企业既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又与希望和机遇同在。风云际会,瞬息万变,谁能好好把握,谁就能胜出。
  “当!当!当!”深圳市证券交易所的开市宝钟响了。这个时刻正是2010年9月2日上午9时25分。
  敲钟的人是中共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宋伟与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海峰。
  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霖军,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建云,副县长邵兴杰,县政协副主席项松春与宁海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见证了这一个历史性时刻。
  在此之前的8月份,宁海县的双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也在这里挂牌上市。
  这一个时刻标志着什么?
  宁海的企业经营实质性进入资本融资市场。宁海的二家企业登陆创业板股票市场,募集资金23.8亿元,实现宁海县资本市场零的突破,在整个宁波市企业股票融资总量中占近一成,取得了后来者不凡的业绩。
  宁海县的企业经营发展理念发生革命性转变,是宁海的企业逐步由家族型向公众型转变的开始。宁海的企业发展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个时刻。
  这一个奇迹是如何产生的?本文作者在近些时间作了大量的采访调查,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带给读者。

  不进则退,理念的推销不遗余力

  有人断言,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其社会价值远比蒸汽机与火车的发明要高。股票是公司的产物。
  股份有限公司在推进全球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企业股票就是公司腾飞的翅膀。
  当今全球企业500强中,很少有企业不发行股票。
  以家族型管理为主的宁海县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长足发展。家族型管理在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新一轮企业发展的大潮中,其管理的弱点逐渐地显示出来,进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产业如何重构?区域如何持续科学发展?”在采访县委书记王剑侯时,他说,“鼓励企业上市,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县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力度。”说这些话时,他带有笑意和自信的目光透过镜片,暖暖的熨了一下笔者的心。
  在距离深圳市证券交易所不远的一家宾馆里,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与笔者交谈时,谈得更为详尽和具体。面对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的述说,笔者的笔记摘录显然跟不上讲述者的速度,只得不时打断对方的话,让他重述一遍我没有记下的话,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继续说下去的思路。一位政府的负责人,却俨然如资本市场的行家。
  “理念的推销,不遗余力呵,”他语重心长地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富即安,不思跨越式发展,削弱的不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影响和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县里的工业经济大会,各种专题座谈会,一个接着一个;组织企业外出考察;领导与企业家促膝谈心;新闻媒体的氛围营造;请专业人士前来给企业家讲课、辅导。这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上市、打造百年老店、品牌建设等话题。
  有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几年间,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其优惠政策从最初的“30条”到“补充18条”,再到最近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实施的“50条”,都对企业上市有具体的扶持和鼓励:上市企业股份制改造,补助20万元,进入辅导期,补助50万元。今天,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企业上市表彰大会,给予头两家上市企业每家200万元的奖励,以后企业上市,每家奖励100万元,另外,宁波市政府给予每家100万元的奖励。
  2008年5月份,县里抽调熟悉金融上市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金融上市办力量,由裘德亮同志担任主任,加强了与中介机构和上级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这也是对企业上市工作指导服务的实质性开始。
  与企业上市密切相关的经发、国土、建设、工商、财税、建设等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特事特办,最大程度地支持准备上市的企业。宁海工商分局派出专业人才进驻需要上市的企业。
  戴着眼镜,有些儒雅之气的孙佳恩,是宁海工商分局的工商法规科科长,坐在笔者面前述说那一段进驻企业的故事。他说他是2009年2月被派驻东方日升,他身上有两个称呼,一个叫“上市联络指导员”,一个叫“企业联络指导员”。他在那里一直工作到东方日升股票上市。
  这一段时间里,他协助企业做了五大块工作。一是上市的中心工作,二是品牌建设工作,三是合同规范工作,四是政策形势教育,五是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每一大块,他都可以列举很多内容。他说,对企业的支持,不仅仅是他们一个局。他记忆犹新的是,企业为了上市需要,他去部门办各种手续。最快的一次,一天便完成,10多个公章,就是10多个部门,体现了部门支持的最快速度。
  宁海的成功经验表明,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有很多很多,可是,企业的上市工作是其中的主要抓手之一。有了这样的抓手,许多问题和困难都迎刃而解。基于这样的认识,宁海的这项工作才扎实、有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协助和促使两家企业上市。这当中,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经济工作的关键,各部门各单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得政府的公权力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成绩斐然,令世人赞叹。

  壮士断腕,蜕变是如何实现的

  在两家上市企业采访的时候,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上市是他们企业的最佳选择,可是,不痛下决心,这个过程是很难实现的。
  在东方日升采访的时候,安信证券的郭明新指着董事长林海峰说:“企业上市,他身上蜕了三层皮。”
  “政府将你捧着、抬着,协助你上市,”董事长林海峰说,“可是,最主要的动力还是企业自身。”
  东方日升的前身——日升电器在2002年的时候,只是生产灯具的一个家族型的年产值只有200万元的小企业。2006年,为了求发展,企业瞅准了新能源产业太阳能电池的生产。2007年,企业的产值便达2.78亿元,赢利200多万元。2007年的10月,企求更大发展的林海峰,在一次与朋友聊天中,求得了渴慕已久的企业管理人才。2008年初,有了外来人才加盟的企业,目光盯准了资本市场。企业融资的第一步在2008年8月,企业毅然扩股,获得私募资金1.5亿元。2009年,几经周折,确定安信证券、康达律师、立信会计为中介机构,开始了企业上市的实质性工作。
  林海峰告诉笔者,当企业到了2亿多元的规模时,他担心的是管理,所以,才往外招了人才。当2008年突然增加到9亿元的规模时,新的烦恼随之而来,资金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转型升级,恢复得比其他行业要快,在2009年的时候,实现产值9亿多元,赢利1.1亿元。可这时,随着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对新能源的重视,国内许多企业争相上马光伏产业,行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没有资金、规模、人才、技术的企业,可能马上会被淘汰。
  前有险阻,后有追兵,怎么办?林海峰和他的团队,选择的是企业上市,决心杀出一条血路来。
  为了彻底扭转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在2008年花200多万元,引进北大管理咨询,着重对企业存在的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诊断,重新设计了企业管理架构,完善了企业内控制度,开通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即ERP管理系统。
  新的管理模式产生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随之提高,管理成本也相应提高,这更是一大笔支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重要员工,通过引入相应的投资方式,一共拥有企业股权的一成。
  200多万元的投入,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贵,却使他们的企业符合公众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管理成本的提高,眼前虽然有些“傻”,可是,企业管理质量的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增强,使“我的公司”变成“我们的公司”,却是一本万利的好事。
  企业的第一笔1.5亿元的私募资金,第二笔的创业板募集资金近19亿元,使得原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不断缩小,可是,随着股权大规模地扩大,也使得原控股股东的实际资产拥有量大幅度增加。这种“借船出海”使得企业做大做强的成功做法,值得许多“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企业主借鉴和学习。
  在双林股份采访的时候,笔者发现公司的董事长邬建斌已经打造了一支职业经理人组成的管理团队。
  双林股份的创始人邬永林先生,是笔者熟悉的一位企业家。正是他,在2006年初的时候,从合资企业东风汽车公司请来了只炳辉,任他为企业的总经理。可以这样说,邬永林是宁海县企业中最早聘请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之一。
  对于企业管理,只炳辉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一个小水洼,一个人管理就行了。如果是一只大型水库,就得有一个团队的人去管理才行。
  2005年双林开始筹备上市。这可能也是宁海县最早筹备上市的企业之一。原双林旗下公司众多,许多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模具、汽车零部件、家电产品,资产业务繁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股权、资产、业务关系不清晰。
  为了企业上市,原双林企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企业改制,把汽车和模具相关的资产业务全部集中到上市主体中来,把家电业务剥离出去,把股权关系理顺了。
  两家企业上市后,笔者在采访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东方日升的林海峰告诉笔者,企业上市过程和上市后,企业不仅在法人治理结构、人才引进上收获颇大,还凸显了品牌效应和融资效应,企业的信誉度、美誉度大幅度提高。东方日升今年的订单饱满,仅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已达98669万元和7815万元。企业从上市筹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年产75MW晶体硅光伏产品项目”和“光伏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企业呈现光明灿烂的未来。
  有权威机构给上市企业作过评估,由于众多股民的关注,等于企业每年在投放3000万元以上的广告费。
  在双林股份,企业发展大大加速。总经理只炳辉向笔者介绍,上市对于业绩增长股东回报要求很高,这也促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东增值、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谨慎合理投资,注重投资项目的回报。企业在国内由宁波向上海、天津、重庆、江苏、广西、湖北、青岛辐射,建立网络化制造连接,全面覆盖国内各需求市场;国外向美洲、欧洲、东南亚延伸发展,打造汽车配件顶端制造商。至今双林股份已衍生出11家分支机构,在国内设立了2个直属生产工作、3个海外代表处(分别位于北美、欧洲、墨西哥)。
  董事长邬建斌在企业上市后的头一个感觉,是生意好谈了,因为上市后企业有了公信力,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
  在宁海,率先上市的两家企业不仅自身得到了壮大和发展,而且受到了政府的表彰,社会上也是好评如潮。
  可是,谁知道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艰辛呢?
  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企业在由家族型企业向公众型企业转变。
  这是凤凰涅槃的过程。企业在彻底告别旧的法人治理结构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不经风霜,哪有花香?这两家企业在历经痛苦磨难和代价后,得以重生。

  后继人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鲜花,掌声,荣誉,重奖,对准的不仅仅是率先上市的两家企业。
  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
  在前不久县政府召开的企业上市座谈会上,笔者亲眼看到参加座谈会的企业主,如卫信生物、建新赵氏、得力集团、奇精机械、卡亿电器、太平洋恒业、宁波如意、光明橡塑、凯特机械,在上市企业的现身说法和政府领导的倡导声中,纷纷表态力争早日加入上市企业的行列中。
  宁波如意机械有限公司早在去年6月就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任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储吉旺表示,七八年前就有企业上市的打算,目前企业正在改变法人治理结构,将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股权的清理,做好上市的准备。一俟条件成熟,即启动企业上市的程序。
  锋亚电器的董事长邬照锋表示,企业上市是他多年向往的目标,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项目,一旦项目落实,立即启动上市程序。
  看来这些企业都是深知上市对推动企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的。企业的自觉,是这项工作的内在推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外因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实践也证明,只有企业主的觉悟,企业自身的需要,才能真正推动企业上市工作。
  目前需要想上市的企业自身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主要在五个方面:一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不能再有拖欠工资、不交社会保险等行为;二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三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四是选择优质中介机构,不仓促上阵;五是解决报批中的具体问题。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具体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时,既要看到内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外因的作用。在坚持“内因论”的前提下,不忽视外因的作用。成功地协助东方日升上市的安信证券的郭明新说:“未来两年,正是企业上市的最佳时机。”
  上市的时机选择,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专家告诉我们,目前资本市场加大扩容力度、企业上市数量井喷。
  资料表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管理层对中小企业上市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发审会召开频率提高。
  截至2010年3月31日,创业板开板半年时间,共受理290家企业,召开了55次发审会,审核了106家企业,通过了86家,已发行66家。目前创业板开板已满一年,累计发行121家,平均每周发行2家以上,保持了较高的发行频率,远超过当年中小板开板第一年的发行总量。
  事实看,发行定价市场化,发行市盈率大幅提高。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推动了发行定价的市场化,在询价过程中,给予了主承销商和询价机构更大的自主权,促进了发行市盈率的提升。
  目前中小板发行市盈率平均为30倍左右,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平均为50倍左右,从而使得超募现象越来越频繁,极大地增强了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
  从现行情况看,发行审核效率提高,发行时间缩短。
  2010年新申报企业从提交申请文件至通过发审会审核的时间最快已缩短至6个月左右。
  从与国外金融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正处于上升阶段。
  机会降临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我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这是机会。”
  在机遇面前,就要看我们把握中体现出的聪明、智慧、决心和勇气了。
  企业家有内在的需求和动力了,上市的最佳时机也到了,政府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再一次采访了县政府有关领导。
  有关领导告诉笔者,上市的步伐要加快,要做好上市前的各项基础工作,要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要加快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要加大企业资产重组力度。
  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是优化企业上市的环境。要多为企业解困,“围墙内的事企业做,围墙外的事政府做”,对个别事项可以“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的政策已经制订,要在职权范围内积极为企业提供快捷服务;要抓好宣传培训,重点在上市知识的培训和社会氛围的营造。
  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最后告诉笔者,“力争在两年内再上市1-2家,到‘十二五’末再上市3—5家,在资本市场形成宁海板块。”
  是啊,目标已经明确,方向已经指明,光明灿烂的前景已经在向我们招手。
  可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纵使眼前有金山银山,它也属于辛勤付出的人。古人说得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风云际会,只有执掌通向资本市场大门的钥匙,在促使企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宁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显英雄本色。

  来源:宁海新闻网 2010年9月28日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和授权发表网站所有,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手机版微信小程序

返回顶部